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围绕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阐明我省民航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全省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意义重大。
一、全省民航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确立了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确定了民航优先发展的战略,民航正逐步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机场基础设施的地位已经确立。
——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2001年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19.3%和12.7%,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2.5%和14.2%,均高于全国民航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918万人次和8.8万吨,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70.8万人次和8.6万吨。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在全国民用机场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并于2008年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我省现有郑州新郑、洛阳北郊和南阳姜营3个运输机场和安阳、郑州上街两个通用航空机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个运输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实施了郑州机场货运站改扩建、次降仪表着陆系统、除冰坪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完成投资约20亿元,机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保障能力显着提高。
——安全文明服务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航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文明服务成效显着,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居全国前列。郑州机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文明机场”。
——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研究制定全省民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成为国内地方政府民航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
――航空经济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现。随着郑州机场客货运业务的高速增长,全省航空经济快速发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工程实施,航空口岸功能不断扩大和延伸,搭建了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企业入驻,带动全省出口高速增长,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
(二)主要问题
1. 民航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2010年全省GDP总值2.3万亿元,占全国的5.76%,居全国第五位,中部第一位。尽管过去几年全省民航运输量增长迅速,但是航空运输规模依然偏小,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仅占全国的1.6%和0.8%,居全国第十八位,中部第三位,与河南人口大省和中部地区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2.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机场布局不合理,经济较为发达的豫北地区以及一些相对偏远的山区等缺少运输机场;二是全省民用机场隶属关系复杂,统筹发展的难度较大;三是航线网络结构不合理,通航点数量和航班密度不能适应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航线尤为突出。
3.民航资源紧缺。一是空域资源紧缺;二是基地航空公司偏少,航空公司运力投入不足,特别是部分热点航线、支线和货运飞机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人力资源紧缺,民航人才建设体系尚不完善。
4.民航业自身发展水平低。航空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与民航运输相配套的航空器零部件制造、修理和航空服务业,规模经济效益低。配套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工作系统性不强,整体服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5.民航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偏低。我省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仍处于产业转型期,与民航关联度比较高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依然偏小,外向型经济不够发达,推动航空运输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6.郑州机场国际航空市场规模偏小,和大型枢纽机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一是国际旅客运输量偏小;二是国际航线数量偏少;三是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少。国际航线运力投入不足,出入境旅客被周边大型国际机场分流现象突出。
二、面临的形势
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将推动交通运输业持续繁荣。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民航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民航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我省民航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把郑州机场建成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和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为我省民航业发展明确方向和相关政策措施。随着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航与贸易、旅游等关联产业相互促进,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以航空港为中心,公路、铁路、航空、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建成,为民航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民航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我省以郑州机场为依托,建设多种产业集聚发展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带动人流、物流的加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民航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我省民航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机场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运力短缺;航线网络结构不够合理,未形成完善的枢纽轮辐式航线网络;二是从交通衔接看,我省陆路交通网络发达,但尚未与航空网络形成有效对接,发展多式联运体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周边省份机场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加速改善,枢纽机场竞争加剧;四是高铁的发展对中短程航线造成一定冲击,加快发展民航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这一总体战略目标,统筹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强化陆空衔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打造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的航空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在保障航空安全的前提下,以满足航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河南民航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河南民航业综合竞争实力,发挥航空运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和带动作用,促进河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贯彻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在确保航空、空防和地面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民航大发展。
坚持适度超前。结合我省实际,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全省机场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坚持统筹协调。注重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速度与质量并重、结构和效益统一。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河南民航创新能力,将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转化为民航发展的动力,努力加快民航现代化进程。
坚持节能环保。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民航发展机制。
(三)主要目标
至2020年,河南民航业基本发展成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航空运输持续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显着提高,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
——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15年,完成郑州机场二期、洛阳机场、南阳机场扩建工程以及信阳、商丘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5个。到2020年,建成豫东北和鲁山机场;规划研究三门峡、潢川、周口、济源等支线机场。全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航线通达”的运输机场体系。
——航空运输能力显着提高。至2015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18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5万吨,其中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至202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2万吨,其中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
——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功能完备。至2015年,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区港联动工程、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等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全国、连接世界各大区的枢纽轮辐式航线网络基本形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已经建立,实现空地高效对接。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基本建成。2015年实验区建设初见成效,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培育形成全国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初步构建起现代航空都市基本框架。
——通用航空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完成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配合国家全力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全面发展通用航空。合理规划布局全省通航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初步形成全省通航机场体系和航线网络,做好通航相关的航空制造、维修等产业集聚,成立一定数量的通用航空公司,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要和航空消费需求。
四、构建省内运输机场体系
(一)省内运输机场布局
规划期内,建成信阳明港、商丘、豫东北和鲁山4个民用机场,规划研究三门峡、潢川、周口、济源等支线机场。全省将初步建立以郑州机场为核心,以洛阳、南阳、信阳明港、商丘、豫东北、鲁山机场为辅助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运输机场体系。
图1 : 河南省运输机场规划布局图(2011-2020)
(二)战略定位
——郑州机场。建成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成为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河南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空间布局的核心。
——洛阳北郊机场。发挥飞行训练教学优势,大力发展飞行执照培训和学历教育,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飞行员培养训练基地;与郑州机场错位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干线机场;郑州航空枢纽的主要备降机场。
——南阳姜营机场。服务本地航空市场,支撑豫西南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省内重要的支线机场;大力发展飞行员培训,逐步对社会公众开放,建成具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飞行训练中心。
——信阳明港机场。服务豫南、鄂北地区,服务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和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省内重要的支线机场。
——商丘机场。服务豫东、苏西北和鲁西南地区,促进商丘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省内重要的支线机场。
——豫东北机场。适时做好安阳机场的迁建工作;服务豫东北、冀南地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已有的通用航空基础,把安阳打造成全国“航空运动之都”,成为公共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一体化发展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鲁山机场。服务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和旅游发展,成为省内重要的支线机场。
——三门峡机场。省内支线机场,带动豫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
——潢川机场。省内支线机场,为鄂豫皖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基础设施建设
1. 未来十年内,省内运输机场建设和配置新设施的布局与规模概括为:
表1:河南省规划期内运输机场规模等级(2011-2020年)
201120152020规划依据
郑州4E4F4F根据枢纽发展的实际需要,郑州机场二跑道应能够满足F类飞机的运行要求,规划期内启动或完成第三跑道,并做好T3航站楼的前期工作。
洛阳4D4D4E作为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的主要备降机场和未来国家中部地区的干线机场,洛阳机场应适当提升飞行区等级。根据发展预测,2015年前,洛阳机场飞行区升级到4E级的必要性并不明显,2020年以前提升到4E级。
南阳4D4D4D根据南阳机场的发展预测,规划期内维持4D级。
信阳4C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信阳明港机场规划期内完成改建,机场等级为4C级。
商丘4C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商丘机场规划期内完成改建,机场等级为4C级。
豫东北4C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适时迁建安阳机场,机场等级为4C级。
鲁山4C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鲁山机场规划期内建成使用,机场等级为4C级。
三门峡4C三门峡机场规划研究为4C级。
潢川4C潢川机场规划研究为4C级。
周口4C周口机场规划研究为4C级。
济源4C济源机场规划研究为4C级。
2. 规划期内重点推进和完成的规划建设项目:
表2:规划期内河南省民航运输机场规划建设项目表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建设年限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飞行区等级4F,跑道长度3,600米,航站楼面积31万平方米,站坪面积80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2015年前
洛阳北郊机场改扩建工程改扩建新建货运库650平方米、停车场4000平方米,迁建消防站1500平方米;新建6个机位及相关配套设施。2015年前
南阳姜营机场改扩建工程改扩建跑道向北延长500米,新建长度为2800米平行滑行道,新建扩建站坪、防吹坪和除冰坪。增加6个C类机位;新建货运库80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2015年前
信阳明港军用机场改建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飞行区等级4C;新建航站楼;维修跑道、设备升级等。2015年前
商丘军用机场改建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飞行区等级4C;延长跑道、新建候机楼、停机坪及盲降、助航灯光等配套设施。2015年前
豫东北机场新建飞行区等级4C;新建跑道、航站楼等设施2020年前
鲁山机场新建飞行区等级4C;新建跑道、航站楼等设施2020年前
三门峡机场新建飞行区等级4C;新建跑道、航站楼等设施规划研究
潢川机场新建飞行区等级4C;新建跑道、航站楼等设施规划研究
周口机场新建飞行区等级4C;新建跑道、航站楼等设施规划研究
济源机场新建飞行区等级4C;新建跑道、航站楼等设施规划研究
五、建设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
(一)发展目标
按照“货运为先,以货带客;国际为先,以外带内;以干为先,公铁集疏”的原则,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建立通达、通畅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提高中转经停比例,将郑州机场建成集客、货运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运转高效、辐射全球的国内大型航空枢纽。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以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和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为主要内容的郑州机场二期工程,适时启动第三跑道和T3航站楼前期工作。完善机场配套设施,提升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设施功能,打造便捷的中转流程,营造顺畅的通关环境。优先发展航空货运,发挥郑州机场一类口岸和郑州综合保税区聚集要素的优势,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和商贸设施,优化机场货运设施布局,建设物流专用通道和航空快件集散分拣中心,建成综合保税区和机场货站以及“区港联动”信息系统。
(三)优化航线网络布局
研究调整郑州航线网络布局,科学规划“航班波”,形成以郑州机场为中心,国际和国内航线网络有机结合的轮幅式航线网络。
——建立国际和地区航线网络。按照“开美、稳欧、拓非、联亚”的思路,建设连通四大洲的航线网络。开通美洲航线,以美国的安克雷奇、芝加哥、洛杉矶三个机场为主要连接点,辐射北美市场;巩固欧洲航线,以莫斯科、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三个机场为主要连接点,辐射欧洲市场;拓展非洲航线,以开罗、约翰内斯堡两个机场为主要连接点,辐射非洲市场;联通亚洲航线,以香港、台北、仁川、大阪、新加坡、迪拜六个机场为主要连接点,联接辐射亚洲市场。
——完善国内干线网络。发展快线化旅客运输,建立郑州与北京、上海、广州等门户机场的航空快线;提高郑州与其它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班密度。
——构建以郑州机场为中心的支线网络。支持和鼓励支线航空公司开通郑州至周边省会机场及所有支线机场的空中航线,优化乘机流程,开展联营联运,构建“干支衔接、协调发展”的航线网络结构,实现支线航班对干线和国际航班的“喂给”功能。
——打造“郑州中转”品牌。大力拓展中转市场,设计、完善“中转产品”,引导航空公司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航空服务,提高郑州机场中转经停旅客比例。
——完善货运航线网络。支持和鼓励航空货运企业在郑州建设航空货运基地、货运分拨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鼓励货运航空公司与铁路、公路和物流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大力发展以“卡车航班”为主的多式联运。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国、连接国际的货运航线网络。
(四)引进培育航空公司
通过政策引导,与国内外大型航空企业合作,引进和培育航空公司总部,大力发展基地航空公司。完成河南航空公司重组复飞和南航河南分公司重组;引进2家以上的基地航空公司,争取2至3家国内、国际大型货运航空公司在河南设立航空转运中心。至2015年,省内机场过夜飞机达到50至60架;至2020年,省内机场过夜飞机达到100架。
六、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产业分工规律,立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国家民航发展战略需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主要任务,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一)总体思路
按照“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要求和科学布局、集约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主体,以综合保税区和关联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着力加强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偏好型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航空经济集聚区,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二)战略定位
1.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不断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设施,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增强客货集疏能力,将实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2.国家内陆开放新高地。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实验区聚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3.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赋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体区新的功能,布局新产业,培育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4.中西部地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集聚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实验区率先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发展新路子,实现产业高级化,成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引领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5.现代航空都市。通过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以机场带物流,以物流促产业,以产业兴新城,推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优化城市形态,形成畅通、生态、智慧、活力的现代航空都市。
(三)空间布局
以郑州机场为核心,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区及其周边区域为重点,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商务服务区和生态功能区,加强与周边其他区域的产业和功能对接,形成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的发展区域。
(四)产业布局
1.航空核心类产业
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打造宽松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做大做强河南航空运输业。强化郑州机场综合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进驻,多元发展运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格局。重点培育和支持1至2家客运基地航空公司构建以郑州机场为中心的客运航线网络,大力开展国际、国内旅客运输,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支撑郑州机场成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的骨干航空公司。引进、培育壮大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构建国内枢纽型货运航线网络;引进2至3家国际大型货运航空公司,开辟世界主要航空货运枢纽与郑州机场的国际货运航线,增强郑州航空货运的网络辐射能力,形成国内、国际的货物集散中心和货运枢纽。
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与维修产业。2020年以前,引进现代大型航空器零部件研发、制造等航空产业链上游的航空制造企业在区内集聚,拉动全省材料、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电子和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引进2至3家航空器维修、大修和改装企业(MRO),使其具备波音和空客等系列现代大型飞机的机身检修和客改货能力;引进或成立航空器附件维修企业和航空器维修人员培训机构,形成对航空工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依托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航材储运和配送中心;引进一批航空地面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形成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依托我省航空产业基础,培育发展一批直升机、航模、轻型航空器、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器整机与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维修企业;引进、培育飞行员培训机构和通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培训机构。
2.航空关联类产业
发展临空加工制造业。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制造、电子维修等依托“空运”、临空指向性强、时效要求高的现代高端制造业,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航空枢纽周边区域资源,引进生物制药、光学仪器、精密机械、新能源汽车、通讯电子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鲜活产品、冷链、花卉等与航空运输高度关联的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聚集航空金融、资产管理、商务服务、管理咨询等知识、信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电子产品交易展示中心、科技成果发布中心、总部经济聚集区、金融离境结算中心和高端人才培训中心等。
3.航空引致类产业
发展航空物流业。以郑州机场为依托,充分发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以“区港联动”为优势,建设综合性的现代航空物流体系。引进国内、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及航空物流企业,重点发展时效性强的国际、国内快递、邮政转运、保税物流和高新技术产品物流。
发展支持型服务产业。充分利用航空业所带来的客流、物流等资源,加快发展仓储、酒店、餐饮、购物、医疗、文化娱乐、广告、停车等各类辅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务产业。与国家有关航材、航信等企业合作,加快郑州航材会展业发展。利用机场门户功能和我省丰厚的旅游资源,发展高水平的、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中心及机构。
鉴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正在编制中,尚未获得国家批复,该部分内容以国家的正式批复规划内容为准。
七、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抢抓国家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省在通用航空运营和制造方面的良好基础,加快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一)规划与政策
完成《河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力争2020年前,形成全省范围内的低空航线网络。根据国家有关扶持政策,探索研究我省通用航空机场建设、通用航空作业、航空运动等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医用、警用、应急救援等公益性航空服务体系。
(二)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地”
依托航空运动与飞行训练两大优势资源,努力构建完善的通用航空产业链和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一个中心、两个基地”。
“一个中心”。在郑州机场建设公务机运营服务中心,引进公务机公司和主要从事公(商)务飞行的通用航空公司设立总部或运营基地。
“两个基地”。打造安阳和郑州上街两个通用航空基地。充分发挥两地已经具备的通用航空产业基础和空域资源,做大做强航空运动及飞行训练,提升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影响力;带动通用航空制造、维修、航模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人工降水、医疗救护、紧急救援、航空探矿、空中游览、航空摄影、空中广告、海洋监测、渔业飞行、气象探测、科学实验、城市消防、空中巡查指挥、农林作业等相关服务业,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至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18个地级市统筹规划建设包括通用航空机场、临时起降点、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FBO)及飞行服务站在内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全省通用航空机场体系和直升机起降点网络。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通用航空机场以及运行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空管、维修、航油配送等保障设施。
(四)发展通用航空公司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组建通用航空公司,参与通用航空发展。支持通用航空公司巩固航空运动、农林作业、飞行培训等传统服务领域;拓展通勤飞行、公务飞行、航空游览、私人飞行等新兴业务范围,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适时组建政府直升机队,专业服务全省应急救援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加大民航基础设施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对民航建设的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对民航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搭建民航发展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投资,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民航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加快制定民航发展相关地方法规及配套政策。根据全省民航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促进立法、规划、财税支持和地面交通等各方面政策建议的细化和落实。尽快制定出台《河南省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明确机场的投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主体、净空管理、行政处罚权认定等问题;加快出台对省内中小机场的补贴细则和对特定航线航班的经营性补贴政策;加快出台引进基地航空公司扶持政策;尽快出台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土地、税收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及促进全省民航发展的其他政策。
加强土地管理。严格限制机场周边地区建设用地,做好选址保护,加强机场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的协调和衔接,为机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对列入规划的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省、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根据各机场总体规划予以安排。
(二)保障机制
提升口岸服务效率和水平。根据快速发展的国际客货运发展形势,对我省国际机场的海关、边检按照国际口岸机场的模式进行改革,促进我省国际机场逐步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监管服务标准接轨。实施“大通关”监管模式,实现“24小时通关”,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争取在郑州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机场竞争力。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加强民航战略研究、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建设人才交流培养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共建,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境内外航空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开展民航职业技术教育,强化内部岗位培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职能,加强河南民航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拓展航空市场等研究,强化对民航发展的统筹协调和规划建设指导,搞好重大项目与国家规划的衔接,争取国家在项目规划、审批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
加强与空域主管部门的衔接,强化地方政府、军队、民航三方协调沟通,组织开展河南地区空域资源开发和协调工作,进一步促进河南地区空域资源释放,努力提高河南民航发展空域保障能力。
加强与民航各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河南省战略合作协议的作用,建立协作协调机制,争取民航各级主管部门在航权政策、资金补助、基地公司引进、航线航班时刻资源、机场布局规划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动河南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